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 当前股票专业配资平台,造船业处于上行周期,多家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业绩将迎来增长,并且在手订单饱满。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全球造船需求继续“水涨船高”,造船企业效益有望全面提升。当前,造船业的核心矛盾在于大型船只、LNG等高附加值船舶产能不足,头部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造船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增
近日,船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动力、中国重工先后公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分别预计归母净利润中位数同比增幅为157.55%、1064.61%、70%、181.07%,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
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中国船舶表示,今年上半年手持订单结构改善,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和数量同比提升。根据其最新披露的消息,目前船舶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中船防务的业绩预增原因与中国船舶基本一致。中船防务表示,公司所处行业整体向好,今年上半年生产任务饱满,生产产量、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产品收入及产品毛利同比增加。
4月29日,中国船舶官微消息称,中国船舶签下卡塔尔能源公司18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建造项目,该项目创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这是中国造船业订单“生意红火”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今年以来,全球造船需求继续“水涨船高”,中国造船业订单亦延续涨势。
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903艘/2401万修正总吨、总金额803亿美元。其中,中国承接了615艘/1540万修正总吨、482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占全球订单总量的64%(按修正总吨计算)。若单独看6月份,中国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比例达到78.2%(按修正总吨计算)。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显帆表示,造船需求中长期向好,叠加船龄到期和新环保政策带来替换需求,未来一段时间造船订单量稳定、价格持续景气,同时2024年是完工高价船全面交付的一年,造船企业效益有望全面提升。
头部船厂进入“挑单”阶段
造船属于强周期行业,船的寿命周期在20年左右,本轮造船行业需求旺盛得益于全球船队的替换需求。在业内看来,本轮造船周期始于2021年前后,当前由于各船厂排产饱满,造船已进入“量降价升”的“挑单”阶段。
国金证劵认为,替换需求方面,当前大型活跃船队平均船龄已接近21.7年,老旧船替换周期临近。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2023年环保新规使得绿色船舶改造替换需求增强,有望进一步推动新造船周期上行。
“本轮周期和上一轮周期的区别在于产能扩张门槛提高,主要新增订单为大型船只、LNG等高附加值船舶,对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势要求较高,而我国船厂持续突破高附加值船舶,船型结构持续优化,头部公司有望先行受益。”陈显帆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尽管一些破产的造船厂重新启动,但这些产能主要集中在技术难度和附加值较低的船型如散货船、中小型油轮和小型集装箱船,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需求。而全球头部船厂在手订单多,产能排期紧张,短期内难以大幅扩产。
6月14日,中国船舶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德国彼得·多勒公司正式签订4艘14000TEU甲醇燃料预留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据新华财经了解,至此,沪东中华已提前超额完成今年全年经营承接任务。
面对在手订单爆满、排期至2027年底的情形,中国船舶董事长盛纪纲表示,公司将适量保持船位弹性,不仅要接“大订单”,还要接到“好订单”;将更好把握中高端、绿色船型更新及细分船型市场轮动的订单需求,重点瞄准大型LNG船、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油轮等中高端产品领域,进一步优化订单结构。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称,造船行业尚处于结构性复苏阶段,集装箱船、LNG船先行复苏,后续主力船型的油船、干散货船有望接力,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明确,且供给瓶颈下船价有望继续走高。随着高价优质新船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未来2-3年业绩快速释放将对板块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中国造船业份额的迅速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上行期龙头业绩弹性。外部突发冲击导致运价上涨有望驱动船东盈利修复股票专业配资平台,利好造船和集装箱订单继续修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网观点